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《司礼监》 > 第七百一十六章 量海外之物力,结皇爷之欢心

《司礼监》 第七百一十六章 量海外之物力,结皇爷之欢心(3/3)

章节列表
r>
    “开中法”说白了就是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,换取盐引,如此政策最为得利的肯定是离边关近的西北商人们。

    而扬州之地,不仅是两淮重镇,南都门户,更是盐业重镇。所以,在“开中法”的影响下,留在西北边塞种粮食已失去经济上的意义,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一起,纷纷来到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,成为专业盐商。

    卖盐者,有巨利。

    时日一久,西商基本垄断了扬州盐业,成为一霸。

    不过,到了弘治年间,输粮换引的“开中法”,被朝廷改成了以银换引的“折色法”。

    主持改法的那位户部尚书是淮安人,离扬州颇近。

    “折色法”的出炉,使得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,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,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。

    此举,显然打破了陕西及山西等“边商”固有的优势,给了地理上更接近两淮的商人可趁之机。

    于是,扬州城内出现了另一股新兴盐商势力,即以徽商为主的“内商”。但西商毕竟占领扬州日久,势力根基之厚也不是徽商短期内能够取代的。

    西商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,自然不想徽商们瓜分他们的利润。

    但人徽商既占地利、又得人和,且有“左儒右贾”的传统,文化水平普遍较高,动辄喜欢发起诉讼,与山陕商人屡屡发生商业冲突,前者往往能得到官方有利的判决,在争斗中占据上风。

    这就使得西商拿徽商无可奈何,但徽商同时也撵不走西商。

    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弘光元年,扬州城破。

    眼下,扬州名声显赫的西商有三原梁氏,泾阳张、郭,西安申家,潼关张氏。

    负责这些向这些西商大富豪借钱的是郑铎。

    负责向徽商大富豪借钱的是曹文耀。

    这是魏公公精心安排的。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