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都市言情 > 华娱之白金年代 > 第175章:小插曲

华娱之白金年代 第175章:小插曲(1/4)

章节列表
    林晓光愣了下,看着佯装若无其事的刘韬,反复咀嚼她话里的意思,明显感受到她的不满。

    既然她都已经把话说得那么直白了,林晓光也开始琢磨,自己做为她的男人,是否应该跟公司推荐刘韬,让她也加入海润影视。

    就在林晓光陷入沉思的时候,刘韬却先将手里的碗缓缓放下,跟他解释说:“别多想,我这也是没办法,你也知道,我这一个多月能来魔都拍戏,都是事先跟广洲那边的剧组请的假。”

    听到刘韬提起常驻的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剧组,作为一名地道的广岽人,林晓光前世那会儿也曾追看过一段时日。

    说实话,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这部戏之所以能够风靡广岽老少皆宜,关键就在于“差异”二字,也就是外来跟本地的文化差异。

    在这部剧里面,常香兰的普通话、胡幸子和曾由美的上海话,戴安娜的英语,最重要的是,他们背后代表的外来文化,与广洲本土文化的冲突,碰撞出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,却又引人深思的故事。

    不过,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这部戏的成功,主要是在2006年之前,2006年之后,就开始走下坡路了,因为在2006年,这部戏的核心演员郭昶因为胃癌离世,最地道最市井最高人气最像广洲人的二佬康祈宗的离开,令这部戏遭受的打击不亚于广岛长崎的原爆。

    显然,郭昶之于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,就如黄家驹之于beyond一样,是整部戏的灵魂核心人物。

    更何况,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习惯的同化,后来的香兰、牛哥和由美虽然还在讲河南话和上海话,但是,他们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地道的广洲人,代表的也不再是外来文化!

    因为“差异“消失了,所以文化之间的冲突,也就没能体现出来,之后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的剧情,也逐渐变得乏味可陈。

    回味完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,林晓光突然有些好奇地道:“对了,你当初是怎么进的《外来》剧组,你是南昌人啊,又不是魔都人,以前也没来过魔都,导演他为啥非得选你个南昌人,来演那个魔都女人啊?”

    刘韬故作姿态,嗔怒道:“难道你觉得我演的胡幸子,不像一个魔都女人?”

    林晓光摇头:“那倒不是,你演的挺好,特别是那一口魔都话,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,害我一开始就以为你是魔都人,-->>

章节列表